信息化
- 通讯录管理
- 文件同步
- 办公软件
- 局域网搭建
- 计算机辅助设计CAD
- 邮件服务器
- VPN/PPTP项目
- pos系统(销售点)
- 数据取证软件
- 任务/项目管理
- 电子政务
- OA办公/协作平台
- MySQL衍生版
- 企业ERP
- 版本控制系统
- 文档管理
- SIP项目
- 监控软件
- 数据保护
- 教育教学
- CRM
- 管理软件
- 其他软件
- 教学科研相关
- FTP服务器
- DNS服务器
- 基础软件
- 地理信息系统GIS
- 代理服务器软件
- 系统网络
- 软件开发
- 安全保密
- JMS/消息中间件
- 电子电路设计软件
- 网站建设
- 金融、财务系统
- 行业专用
- 400电话
- BI商业智能
- 数据库驱动程序
- 数据库服务器
- 操作系统工具
- 目录服务LDAP
- HTTP服务器
- 数据库建模
- 网络推广
- DHCP软件
- 虚拟机
- 流媒体服务器
- 企业搜索引擎
- 电话/通讯/IM聊天
- XMPP即时通讯
- 信息化
信息化
一文浅析信息化、数字化、数智化

信息化是数字化转型的基础入门。它的核心是用技术代替手工,把纸质的记录和线下的工作流程搬到线上,电子工具取代纸质台账,实现业务的数据化。
20 世纪 60 年代,日本学者梅棹忠夫提出了“信息化”的概念。它的最初定义为“通讯现代化、计算机化和行为合理化的总称”。放到具体的实践场景里,简单来说,就是过去一个个手写账本、口头汇报,现在用电脑存数据、发通知。比如ERP系统整合采购数据,纸质请假单改为OA系统等等。
从本质上看,信息化是一种管理手段。在这个阶段,技术基础还很简单,一台电脑加上内网就能实现,使用的基础软件也大多局限在Office、OA等常见的系统,高级一点的会使用ERP、CRM等系统,或者配备服务器。企业的核心仍旧是业务流程,各类信息系统是工具,而工作产生的数据更像是“副产品”。
举一个例子,一家超市,销售部门的员工通过系统录入了订单明细,这份订单明细本质上只是对已有业务的电子化记录。此时,数据只是被动记录的工具,很少被深入分析,也远远说不上是业务的核心要素。
不过,可千万不要小看这个“起手式”。它的真正价值在于帮企业打破初步的信息孤岛——虽然没有完全破冰,但已经实现了单业务线的线上化。哪怕只是查看一下商品库存、审核一个请假单,速度都比原来快,企业的运转也自然更加流畅。
企业完成了基础的信息化建设之后,新的问题就随之而来:各系统里的数据各自独立、无法互通,本来初见雏形的信息孤岛现在真正形成了。这时候,就要进入数字化的阶段,让数据从“副产品”变成核心资产。
数字化是信息化的“进阶版”,核心是用数据来驱动业务,实现数据的业务化和资产化。简单来说,就是不仅要“存数据”,还要“用数据”。这一阶段,会在信息化使用的基础系统的基础上进行系统升级,并且开始应用传感器、GPS设备等IoT设备,以及各类数据分析工具,比如Tableau、数据仓库等。
数字化的关键有两个:
一是打破数据孤岛,将各个系统的数据连接起来,把分散的数据串成链路;
二是用数据驱动决策,在数据的基础上数字建模和多维度分析,优化企业的运作逻辑。
举一个例子,还是那家超市。在过去,某类产品销量不佳,营销部门整理不了数据,找不到原因,销售人员磨破嘴皮子,最后只能头铁降价抛售,或是直接粗暴地砍掉业务线。
但实现数字化之后,营销部门通过分析用户的购买行为,调整了促销模式,精准地命中了主要受众群体的需求,产品销量激增。而在整个超市的数据链上,销售数据与库存数据是联动的,采购部门能及时调整进货量,避免缺货。
要实现这样的丝滑运转,只靠技术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思维模式的转变,技术部门和业务部门深度协作,共同搭建更加贴合业务需求的数字化系统。
数智化是转型的高级形态,本质是“数据+智能”,在数字化的基础上叠加人工智能,让系统具备自主分析、预测、优化的能力。
如果说信息化是记录业务,数字化是优化业务,那么数智化就是“重构业务”。在数智化阶段,企业采用的技术也已经走向各类人工智能、云服务器、大数据平台等,并已经开始具备智能算法。
数智化的核心能力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系统自主优化,数据已经成为智能决策的“燃料”,实现“状态感知-实时分析-科学决策-精准执行”的闭环;
另一方面是模拟人工智能,借助数字化手段把人的智慧融入系统,实现从“人工”到“智能”的跨越。
在这方面的常见例子是电商平台的智能客服,可以通过AI来识别客户需求,并自动匹配解决方案。而反过来,平台可以用学习了优秀客服沟通逻辑的AI来辅助培训新人,帮助新人客服快速上手。
数智化的本质还是业务创新,它不仅能优化现有的价值链,还能催生新的产品和服务,比如在汽车上配备智能驾驶、语音控制的全屋智能电器等,优化客户体验和业务模式,甚至重塑了行业生态。
要注意的是,信息化、数字化、数智化虽然是不断深化的过程,但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单纯递进。数智化需要数字化的分析能力,而两者都离不开信息化阶段的数据积累。
除了这样的基础依赖关系,它们的发展可以也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即使是大企业,在推动数智化的过程中,可能也需要补齐信息化阶段的短板。
另一方面,数字化本身是按需取用的,不是所有的数字化转型都要严格遵循这样的过程。中小微企业不必执念数智化,按部就班从信息化走到数字化就已经够用;而对于数据底蕴深厚的大企业,直接突破到数智化也并无不可。

上一篇文章:
国务院发文:信息化企业 6 条新赛道来了
下一篇文章:
我军通用物资仓储信息化建设稳步推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