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频道
亏损私募玩“冬眠”
截至7月28日,仍有12只阳光私募产品没有公布6月净值数据,其中有些产品自年初就停止更新净值信息。没有哪怕最简单的信息披露,这些原本应该“阳光”的私募产品陷入了“冬眠”状态。 投资专家表示,上半年股市单边下跌让不少阳光私募很受伤,所以便无奈地选择了沉默。业绩好时便四处夸耀,唯恐天下人不知;业绩差时便隐忍不发,唯恐市场稍有知晓。这种“报喜不报忧”的选择性信息披露目前大有泛滥之势,对阳光私募行业的公信力构成直接威胁,市场有关各方不可不察、不得不防。 “动物园”也“冬眠” 喜欢用动物名称命名私募信托产品的上海塔晶投资公司,听起来像个动物园,但是如今这个“动物园”中的“动物”大半都处于杳无音信的“冬眠”状态。 根据塔晶网站上的信息,在6只私募信托产品中,“华南虎一号”的最新净值披露时间是2010年4月30日,而犀牛和塔晶一号则还是2009年的“旧闻”了。 以“华南虎一号”为例,自2007年10月成立以来,该产品净值每月披露一次,直到2010年4月之前从未间断。犀牛和塔晶一号的情况也是一样。 “负责更新数据的网管休假了,从今年春节大年初一休到现在,所以净值没有及时更新。”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塔晶的一位客服人员将责任全部推至公司后台技术人员。她还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由于一些原因,这三只产品不能申购。”但她没有说明究竟是什么原因。 塔晶的另三只私募产品的情况也有些异样。今年5月以来,它们的净值变化不大:“老虎一期”5、6、7月净值分别为0.5092元、0.5089元和0.5086元;“狮王二号”的净值分别为0.5070元、0.5066元和0.5062元;“狮王一号”的净值分别为0.5714元、0.5710元和0.5705元。 一位券商基金研究人员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月度之间的涨跌幅小于千分之一,就算全部投资债券也很难做到。”这位人士表示,出现这样的情况只有两种可能:第一,产品风险锁定机制很好;第二,这段时间压根没做,直接空仓。 为此,中国证券报记者专程赶到塔晶位于上海新金桥大厦的办公地点采访,但塔晶大门紧闭,久按门铃亦无人应答。而两位大楼物业工作人员也在门外苦守近两小时。 “我们要进去给他们修电灯,等了两个小时也没人开门。”物业人员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塔晶公司平时一直大门紧缩,也不大看到有人进出。 截至中国证券报记者发稿时为止,塔晶除一再强调“公司几只产品均正常运营”之外,并无其他解释。 “家丑不可外扬” 根据好买基金网的数据,截至7月28日,除了现已清盘的4只三羊产品和塔晶3只产品,永圣慧远投资的策略大师产品、钧锋投资的先锋产品、博鸿投资的博鸿智富一号、亿隆投资江平超级价值1期、景林资产管理景林稳健2期等产品的最新净值披露均在2010年6月之前。 “这是典型的‘家丑不可外扬’。”一位上海私募老总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业绩好的时候巴不得大家都知道他挣钱了,业绩不好了就不肯披露信息。 2010年上半年,A股遭遇深幅调整,不少私募基金遭遇重大损失,净值出现较大幅度下滑。于是,不少阳光私募产品便不再披露净值信息。 银河证券研究中心研究员王群航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根据银监会的政策和信托合同的约定,阳光私募产品必须按时向受益人提供单位净值书面材料,但没有强制要求对外公布,实际上,很多阳光私募的净值信息“业绩好的时候可以公开,不好的时候就保密”。 王群航介绍,过去只有业绩深陷谷底、不容易翻身的阳光私募才无法在报告期内发布当月数据,但是目前越来越多的阳光私募产品加入到这个行列中来,这里可能存在这样一个逻辑关系:“基础市场行情下跌了、产品亏损了、可能亏损幅度很大、无法交代了、耍赖了……” 这个逻辑关系其实暗含着巨大风险。“阳光私募虽然叫阳光,但并不阳光。”王群航认为,说阳光,是因为它需要有一个合适的方式吸收社会资金进行理财活动,而不阳光则是因为相对于公募基金。“‘阳光私募’是一个较为杂乱的市场,风险很大。” 业绩再差也不清盘 有句名言,退潮时才知道谁在裸泳,而熊市时,才发现阳光私募如此善于“冬眠”。在既无业绩数据,又暂停申购之时,塔晶三只产品是否存续,外界都不得而知。不过前述上海私募老总认为,信托账户如此紧俏,塔晶不可能让这三只产品清盘。 “现在要跟信托公司谈发产品,一个账户开价起码要200万元,高的要500万元。”这位私募人士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2009年7月,中登公司停止了信托公司新开股东账户,此举一下子将存量信托账户价值抬高,而塔晶旗下6只产品全部成立于2007年。“跟现在动辄几百万元的成本相比,它的账户成本非常低。” 这位人士说,按照塔晶目前的业绩计算,收入只能靠资金管理费。“就算它有10亿元的规模,每年收1000万元的管理费,刚好跟3个账户的钱差不多。”他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就算塔晶的三只产品做得很差以致清盘,塔晶也会尽力支撑。“清盘容易,再申请就难了。现在坚持坚持,未来万一制度改革,可以将账户转让,或是占个席位以待将来,都比清盘合算得多。” 不过,中国证券报记者调查发现,这种“腾笼换鸟”转让账户的想法难度非常高。“这牵扯到整个信托合同重新改写,需要投资顾问、受益人、信托公司各方合作,难度很高。”一位信托公司人士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 不过,这位信托公司人士表示,对于目前的阳光私募而言,并没有强制的清盘退出机制,而信托账户的紧俏也会让这些表现不好的产品选择“死撑”:“在非结构化信托里,除了深圳三羊,现在还没听说哪只信托产品清盘了,现在新发产品成本那么高,业绩再差也得想办法撑下去。” |
上一篇文章:
私募投资创业板增值率超10倍
下一篇文章:
海外私募资金曲线进入中国楼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