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
关于外汇局会议表示深化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
日前,国家外汇局召开会议传达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会议提出,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外汇管理工作,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到本职岗位上、落实到外汇管理实践中。
在谈及汇率问题时,会议提出,要“深化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2016年以来,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有序运行,“收盘汇率+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的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形成机制进一步完善。人民币对美元双向浮动弹性显著增强,对一篮子货币汇率在保持基本稳定的同时,也显现出明显的双向波动态势,市场供求在人民币汇率决定中的作用进一步显现。
今年以来,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格局延续,人民币汇率弹性进一步增强。最新数据显示,10月26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即期汇价双双企稳反弹,整体延续了近期双向小幅波动的走势。值得注意的是,当日晚间,欧央行维持主要利率不变,并宣布从明年1月份起缩减每月购债规模至300亿欧元,持续至明年9月。
欧央行决议基本符合市场预期,决议公布后,美元指数明显反弹。在此背景下,市场普遍预计,短期内美元指数有望继续偏强振荡,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将随美元走势延续双向波动格局。接受记者采访的多位分析人士指出,当前市场对人民币汇率的预期依然稳定。展望后市,人民币汇率走势仍将随美元波动,预计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格局将延续。
而伴随着汇率市场化改革的持续推进,近年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形成机制不断完善。今年2月,外汇市场自律机制将中间价对一篮子货币的参考时段由报价前24小时调整为前一日收盘后到报价前的15小时,避免了美元汇率日间变化在次日中间价中重复反映。中间价形成机制不断完善,有效地提升了汇率政策的规则性、透明度和市场化水平,在稳定预期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得到了市场的认可和肯定。
5月,针对全球外汇市场和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出现的新变化,经充分研究讨论,外汇市场自律机制核心成员一致同意在中间价报价模型中增加逆周期因子,适度对冲市场情绪的顺周期波动,使中间价报价更充分地反映我国经济运行等基本面因素,更真实地体现外汇供求和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
“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进一步优化和完善,使得中间价更好地反映宏观经济基本面,并有助于对冲外汇市场的顺周期波动。”华安证券相关市场人士表示。
从运行情况看,新机制有效抑制了外汇市场上的“羊群”效应,增强了我国宏观经济等基本面因素在人民币汇率形成中的作用,保持了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这种情况之下,我国外汇市场供求也日趋平衡。10月19日,外汇局发布了今年前三季度外汇收支数据。数据显示,9月银行结售汇顺差3亿美元,结束连续26个月逆差。与此同时,继我国外汇储备连续8个月回升之后,9月央行口径外汇占款余额增加8.5亿元,为23个月来首次上升。外汇局发言人就此表示:“2017年前三季度,我国跨境资金流动总体趋向均衡,近期外汇供求处于基本平衡状态。”
近日央行发布的《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17年)》指出,下一步将继续坚持汇率市场化改革方向,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逐步增强汇率弹性,保持人民币在全球货币体系中的稳定地位。
来自报告的数据也显示出当前人民币在全球货币体系中的地位:2016年12月,人民币成为全球第6大支付货币,市场占有率为1.68%;自2016年10月1日起,人民币正式纳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成为继美元、欧元、日元、英镑后的第五种货币,其中人民币权重为10.92%,位列第三;2016年,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继续稳步推进,目前人民币在7大类共40项资本项目交易中,已实现可兑换、基本可兑换、部分可兑换的项目共计37项,占全部交易项目的92.5%;此外,人民币已连续六年稳居中国跨境收付第二大货币。
而对于“逐步增强汇率弹性”的相关表述,接受采访的专家认为,保持汇率合理均衡是人民币汇率的主基调,但这并不意味着汇率将是固定不变的。从汇率市场化改革和汇率实际运行来看,人民币汇率有升有贬的双向波动或许将成为“常态化”。
文章来源于网络!
上一篇文章:
关于银监会收紧银信类业务 不得违规投房地产
下一篇文章:
关于金融市场最核心的变化在哪里?